重大利好!
国务院正式发文,能源企业的机遇来了!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
新疆是(shi)我国(guo)(guo)重要的(de)能源战略基(ji)地,同时也(ye)是(shi)向西开(kai)放(fang)的(de)前(qian)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xin)区。自(zi)贸区的(de)设立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shi)周年,《总(zong)体方案》描绘了新疆开(kai)放(fang)的(de)蓝(lan)图,在百年未有之大(da)变局背景下,给未来新疆与中亚(ya)等周边共建“一带一路”国(guo)(guo)家(jia)进一步(bu)加强合作带来了更多(duo)的(de)机(ji)遇(yu)和发展(zhan)空间。
《总体方案》有哪些与能源相关的(de)内容,中国(新疆(jiang))自由(you)贸易试验(yan)区(qu)的(de)建设(she)将给西部能源产业(ye)带来怎(zen)样的(de)发展机(ji)遇,石(shi)油企(qi)业(ye)应如何借力发展?本文带您一探究竟。↓↓↓↓
《总体方案》中的能源领域看点

塔里木油田正加快推进博孜(zi)-大北气(qi)区(qu)100亿立方米产能建设,一(yi)批新井加快钻(zuan)进。
在新疆经济结构中,能源资源占据主导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定盘星”。《总体方案》在加强科技合作、开展对外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等20多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中,多次提到了能源产业和相关业务。
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合作水平方面,提出推动在风力发电等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探索与中亚等周边国家在农业、能源、资源、环境、医药健康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搭建集成研究、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平台。在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方面,鼓励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对中亚等周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资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对外投资,与国内产业衔接、产能互补、协同发展。在打造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方面,提出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利用现有对二甲苯(PX)产能,打造炼化纺产业链条;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支持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新疆能源和气候优势建设数据中心。在其他方面,提出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等与能源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措施,旨在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深化与中亚国家在能源全产业链的务实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
新疆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

吐(tu)哈(ha)(ha)油(you)田积极构建绿色低碳能源生态圈,充分发挥能源保供“顶梁柱(zhu)”、绿色发展“动力源”重要作用。截至11月(yue)1日,光(guang)伏(fu)发电量已突破1亿千瓦时 。图为吐(tu)哈(ha)(ha)油(you)田110千伏(fu)东湖(hu)光(guang)伏(fu)一电站(zhan)。
高质量建设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多(duo)位专家认为,自(zi)贸区(qu)将促动(dong)新(xin)疆地区(qu)从开放的(de)“后卫”变成“前锋”,融入国内(nei)国际双循环(huan),为地区(qu)长远发(fa)展注入强大内(nei)生动(dong)力。新(xin)疆能源产业发(fa)展面临(lin)新(xin)的(de)历史(shi)性机遇。一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将得到增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地带,远离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和沿海港口,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当地能源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建中认为,自贸区的设立,使新疆变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直接面向能源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下一步,可以推动新疆与中亚国家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并在“一带一路”共建的背景下形成辐射相关产业的全方位、立体式合作及区域性国内外“双循环”格局。
二是能源基地建设将获得充足资源和市场保障。目前,新疆已经形成了独山子—克拉玛依石化基地、乌鲁木齐石化基地、吐哈石化基地、南疆石化基地四大国家级石化基地,石油化工产业集中,产业链完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助理,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韦进深表示,一方面,中亚国家油气资源富集,扩大向西开放可为新疆石油化工基地的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另一方面,在自贸区的带动下,新疆汽柴油、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其他石化产品可更好地销往中亚市场,实现与中亚国家资源的融合发展。
三是为新能源产业发挥竞争优势搭建平台。中亚地区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新能源开发潜力。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教授、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张祥建认为,新疆能源企业可借助自贸区设立的契机,结合中亚国家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增加新能源相关产业链的布局需求,与中亚国家加强新能源技术和基建领域合作,提升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助力中国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重塑中占据主动和先机。
四是可形成新的科技和人才高地。《总(zong)体(ti)方(fang)案》多(duo)次提到提升科技服(fu)务能力和(he)(he)(he)合作水(shui)平(ping)及深化(hua)人才(cai)发展体(ti)制机制改革。吸引(yin)人才(cai)、留(liu)住人才(cai)、用(yong)好人才(cai),是新疆扩(kuo)大(da)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的(de)重要(yao)(yao)支撑。自贸区(qu)的(de)设立(li)将(jiang)有助于高(gao)效(xiao)聚集技术(shu)和(he)(he)(he)人才(cai)资源(yuan)要(yao)(yao)素,形(xing)成(cheng)西(xi)部内(nei)陆地区(qu)新的(de)科技和(he)(he)(he)人才(cai)高(gao)地,为新疆和(he)(he)(he)中亚地区(qu)的(de)能源(yuan)合作提供(gong)高(gao)端(duan)要(yao)(yao)素。
驻疆石油企业应如何借力推动自身发展?

新疆(jiang)油田采油二(er)厂二(er)氧化碳混相驱注气站生产现场(chang)。
在建设自贸试验区的(de)背(bei)景下(xia),新疆扩大开放,深化与周边国(guo)家能(neng)源合作的(de)优(you)势愈发(fa)清晰。
一方面,新疆有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东联西出的国际性大通道和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承载区。另一方面,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好。目前,新疆已建立了具有炼油、化肥、塑料、化纤等综合生产能力的原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体系,成为西北最大的石油及石油化工基地,正在国家支持下全面推进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面对向西开放(fang)带来的历(li)史性机遇,石油(you)企业应(ying)如何借力自(zi)贸(mao)区建设(she),发挥装备、技术(shu)和(he)人才优势,完成自(zi)身的跨越式(shi)发展?吕建中指出,首先,要继续深化传统油气领域合作,稳步扩大油气贸易,做好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和技术服务项目,推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筑牢与中亚能源合作的基础;其次,要加强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中亚地区的风光资源;再者,要围绕跨境能源基础设施,推动沿线、沿路等的通道经济带建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成向西开放和“双循环”的良性辐射效应;最后,要重视科技和人才要素,围绕能源合作与中亚企业进一步探索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搭建集成研究、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平台,建立中国—中亚等区域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韦进深看来,石油企业应从突出能源产能合作互需性角度出发,与中亚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产能合作关系。他认为,在合作层次上,石油企业要以合作项目资本输出为驱动,带动技术、产能、标准全方位走出去。结合中亚国家诉求,推动上下游、甲乙方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能源互惠互利合作,同时带动国内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转变
来源/中国(guo)石油报(bao)